服務宗旨 基本資料 設施 課程 特別活動 好站連結
共享時間
創玩時間
成長時間
   


課程回顧─共享時間

回顧首頁

肢體的祕密語言─ 嬰幼兒與父母的肢體伸展與互動

2002年3月20日 第三堂課
0306 0313 0320 0327 0403 0410 0424 0501
0508 0515 0522 0529 0605 0612 0619

身體介紹─頭頸
首先,躺下來體會頭的重量,並檢視頸椎酸痛的原因。我們鼓勵自己找出身體疼痛的部位,感覺疼痛的程度,並試著發現引起疼痛的原因。兩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
1 頭顱運動

輕鬆坐下,旋轉頭顱,以頭顱旋轉的重量來帶動身體,放鬆頸、肩和後背。
注意:發出聲音以配合並強調呼吸,利用呼吸來帶動頭顱和身體,盡量讓動作做到輕鬆省力。


2 導氣

雙手朝天,隨著呼氣與吸氣進行以下的動作─吐氣時,雙手如畫橢圓形般緩緩下降,頭、頸、身體配合手部動作,往下彎曲;吸氣時,雙手上揚,身體同時伸展,當雙手朝天合十時,身體也呈直立狀態。


親子互動
1

取一張又大又輕的紙,將紙任意折成或揉成不同的形狀。折成帽子,戴在頭上;當作雨傘、做成天空;將紙用來包裹住身體各部位。這樣的遊戲可以同時訓練手、眼、身體觸覺與聽覺的協調性。亦可將紙覆蓋在自己身上,把身體藏在紙中,讓孩子翻開紙張尋找媽媽,當作是種躲貓貓的遊戲;或把紙張當作絲巾般甩動,發出聲音,引起孩子興趣。這類的遊戲也可以團體共玩的方式進行。


2 即興肢體說故事

配合音樂與肢體動作來說故事。先找幾個單字,做為說故事的靈感和題材,藉由串連演出這些單字,說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範例:小女孩、紙帽、喇叭、大象、火鶴、猴子、鼓、蛇、小袋鼠。
做法:有個「小女孩」走進森林裡,頭上戴著「紙帽」,手中拿著「喇叭」邊走邊吹出滴滴答答的聲音(雙手做出喇叭狀,發出聲音)。一隻「大象」在前方的水塘裡,啪噠啪噠地玩水(做出大象用力踩水的動作,同時發出聲音)。突然看見一隻「火鶴」(做出火鶴單腳站立的模樣)。「猴子」媽媽來了,帶著他的小猴子來了,其他的猴子也來了,帶著「小鼓」一起和小女孩演奏(將孩子像小猴子般抱起,並發出吱吱叫的聲音;同時也做擊鼓狀,發出咚咚咚的聲音)。一隻「蛇」被音樂吵醒了,張開口,打了一個大哈欠(如蛇一般臥在地上,揚起頭,擺頭,打開嘴,發出hammm的聲音)。「小袋鼠」被蛇嚇了一大跳,蹦蹦地跳回媽媽的口袋裡。(做出小袋鼠蹦跳的模樣,往孩子跳去)。


3 床單

將床單當作「魔毯」,讓孩子坐在上面,兩人一同拉著魔毯快速行走,讓孩子體會漂浮的感覺。
建議:發出聲音,強調漂浮的感覺,也可以配合冒險或旅行故事,引導孩子進入想像的世界。

家長的放鬆運動
1 呼吸練習

躺下仰臥,練習導氣。吸氣時,藉由想像空氣在身體裡的流動,來加強及延展呼吸。可想像有一股熱流或輕煙從會陰的部位(及陰道與肛門之間的部位),經過身體、臉,直到頸、頭頂。呼氣時,想像這股熱流從後腦、後頸、背部、腿背一直到腳跟,然後離開身體。


2 伸展胯部

躺下仰臥,雙膝朝上,雙手將大腿往腳底的方向推去,腳部盡量保持不動。藉著雙手推的力量,延展腰背、胯部和後腰。


3 身體的空間感訓練

躺下仰臥,開始用各部位畫圈圈。雙手、雙腳畫圓,單手或單腳畫圓亦可。接下來,可以以手指畫圓,藉由手指的牽動,將動作傳導到整個軀幹。
建議:用身體直覺地去運動、執行,而不透過大腦做任何動作上的考慮與思考。


4 走路練習

如何走得輕鬆?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如何走路的問題。提醒自己身體的各部位皆參與走路的動作,並思考有怎樣的可能性?能不能利用後背及跨部將身體往前送?雙手放鬆,體驗走路時,身體各部位用力和放鬆的感覺,將身體的毛細孔全部打開。重新認識走路、體驗走路的感覺,不再將它視為理所當然的動作,並藉此找出輕鬆而適合自己的走路方法。

文/ 黎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