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您好:
七月二十一日早上從紐約回到台北,我中午便迫不及待的趕到童年空間看看久違的孩子,老師及家長。那份急切的心情就如同學校放假期間,總會見到有些孩子在童年空間門口徘徊,渴望看看學校或是老師,有種全然的認同感。回到台北這段時間,我進教室和孩子互動對談並了解他們的個別發展,和老師討論教學方式和學校再進步的空間,最重要的也和一些家長分享看法及學習所得。七月二十九日,童年空間托兒所的第五屆畢業典禮在親子館舉行。欣見童年家族日漸茁壯,除了應屆畢業生外,在校生,前四屆畢業生代表及家長們都熱情參與。當天的活動,有些家長分享了感性溫馨的言談,事後也有些家長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提供理性的建議。
話不必多,卻要說得恰到好處。畢業典禮當晚,有些家長的論點頗引人深思。首先,第三屆畢業生家長,子誠爸爸,鼓勵畢業生要多參加社團活動以增廣見聞。子誠在童年空間就讀期間,就對鐵道很有興趣。他的父母每個週末陪他去坐火車,一個四歲的孩子可以清楚的告訴老師他的觀察:由鐵軌邊的石頭大小可分辨火車是否即將進站。五歲時,他邀請老師一起環島鐵道旅遊,因為他知道到達台灣每個旅遊點的每條鐵路主線及支線的轉接站。另外,進入小學之後,子誠會帶領同班同學躺在學校操場觀看天空中雲朵的變化。這是父母以孩子為主,引導孩子藉由生活經驗深入學習的一個例子。有些家長為了省事及追隨潮流,將孩子送去上才藝課程,但這不是培養孩子興趣的教養態度;興趣的培養是需要耐心及時間,絕不是一蹴即成。童年空間堅持帶孩子走出戶外,就是深信在教室上課不是取得知識、經驗與智能的唯一法則,希望家長有空也能多帶孩子到外面走走、看看,多和孩子溝通並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接著,去年的畢業生家長,少溥媽媽,提到少溥到仁愛國小過得很快樂,因為他在童年空間學習到「信任」。也許有些人沒法領受這句話的深義,我的想法如下:童年空間的老師對孩子生活規範的要求有一致的堅持及認同,所以每個孩子在學校裡都能感受到安全感而信任並認同這個環境。學校尊重各個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希望在家庭中父母、祖父母或保姆本身或彼此之間對孩子生活規範的要求也能取得一致性,因為這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與人相處及適應環境的能力,甚至孩子日後的學習。舉個例子來說,有些家長努力配合學校的要求,要孩子在限定時間內自己把飯吃完,但是因為家長自己想看電視,便和孩子達成協議,讓孩子邊吃邊看電視或邊玩玩具。結果是時間拖久了,家長為了省事,開始動手餵孩子;周而復始,家長會逐漸屈服於孩子的予取予求。這些或許無所謂,但是孩子的自理能力沒有進步,連帶的小肌肉的控制也沒有,這一切都會和日後孩子的學寫字及學習的動機有關。這絕非危言聳聽,您對孩子生活規範的要求及堅持與否,對孩子的發展有如此深遠的影響。
不得不提的一段話是禹潔爸爸,今年的畢業生家長,準備了一年的感言「牽手放手論」,相信許多家長都有很深的感觸。他提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實放心不下的是緊緊牽著孩子手的父母;時候到了,孩子總想放開父母緊握的手並學習獨立。想和大家分享個例子是關於童年空間托兒所裡一個自理及自律性很強的三歲小女孩,楊懿。在和孩子互動對談中,我發覺她說話條理分明且反應機靈,與同年齡的孩子不大相同。另外,她的良好飲食習慣包括不偏食、慢慢咀嚼且不拖泥帶水的自己吃完有如成人般的飯量,而且她午休前後一板一眼的摺疊棉被,就如同孩子在教室內摺疊工作地毯般的方正。她才三歲,但是這一切良好的自我照顧的習慣,使她比多數四、五歲的孩子更能專心學習,因為她已經「ready」。我向楊懿媽媽請教她的教養態度,不出乎我意料的,她說她都讓楊懿自己動手做。當然楊懿在自己動手做的同時,也培養了她自我負責的態度,因為無論做得好壞與否,她都願意自己承擔也不願大人插手幫忙。
從幼兒教育的角度而言,這三段言談都頗發人省思也為畢業典禮增色不少;然而有些家長從專業管理人及媽媽的角度,也針對畢業典禮的硬體及流程提供了不少的建議。世光媽媽在典禮結束就主動和老師約談並提出她的想法。首先,在硬體設備部份,如音響聲音太小及沒有椅子的配置,這些都會影響典禮進行的品質。她也提到典禮時間過長,孩子沒法久坐。另外,她建議安排與舞台下家長的互動時間,而且善用家長的資源。除此之外,典禮當天有突發狀況,因為柏豪身體不適沒能參加畢業典禮,所以在畢業生與在校生傳承時,以芃沒有被傳承到體能象徵物—球。為此,以芃媽媽也提出她的想法。以上種種,童年空間確實有疏忽的地方,謝謝家長們誠心的提醒,我們會再加強檢討並修正疏失。世光媽媽還提出對於已畢業的學生及其家長的分享時間能否考慮縮短或省略,因為主角該是應屆畢業生及其家長。關於這點,我有不同的看法。已畢業的學生及其家長的確提供許多不同的經驗與見解給在校生及其家長,這也是延伸教育重要的一環,更何況這是童年家族傳統的感性時間;童年空間還是會繼續保留這段分享時間。
總之,這次的典禮雖已落幕,精彩的言談所帶給我們的省思會繼續發酵,修正與檢討也會持續進行,當然童年空間會堅持我們的一貫信念—像家一樣的感覺,溫馨感性。無論如何,謝謝家長們的熱心參與及衷心建議,讓童年空間得以日漸茁壯。
除了畢業典禮,最近在和家長溝通時,知道某些家長有些疑問,所以在此做一個說明:
1.
關於林老師及伍老師的離職。林老師因為先生調職中部,所以搬遷到台中;伍老師有她的人生規劃,她目前在慈善基金會從事社會工作。至於家長擔心老師替換的問題,根據社會局的規定,以學校的規模,只能配置一位所長及三位教保人員,但是學校平日已培訓儲備老師,即便不再擴充編制,老師人數也綽綽有餘,更何況已有新老師的編制。
2.
某些家長對學校的各項決策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主動向學校表示意見而選擇私下耳語。學校所做的任何決定,都會參照社會局的法規或是以孩子的福利為首要考量,若是您有個人需求,請直接告訴老師或透過聯絡本通知老師。若是無法取得共識,也許您該考慮幫孩子選擇一個和您價值觀相仿的園所。童年空間深信唯有家庭的教養態度與學校想法與規範一致,老師與家長才能達到協助孩子的共同目的。
3.
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孩子放學後上才藝課的事情,不外乎「我想讓她或他上,但不想上這麼多天,可是⋯」姑且不論問題是否出在帶頭安排上課的家長,但是我想請問在背後提出怨言的家長,您能否對您自己的決定負責呢?抱怨的同時,您有否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呢?仔細聆聽,您的孩子是否也會模仿您的說話方式,把責任推給別人而無法學習對自我負責呢?
4.
孩子在學習成長,家長您是否也一起成長了呢?下學期,童年空間會定期舉辦父母成長座談,為增加親子互動減少衝突,希望已畢業的學生家長及在校生家長務必參加。
5.
致暄媽媽希望我能和家長有更多的機會對談,可惜每次回來時間緊迫,只能和有緣人談到話。若有家長想和我維持聯繫或到紐約觀光,我的聯絡方式如下:plyspace@ms8.hinet.net。希望透過網路溝通,我能和更多知音分享學習心得。
芳妃老師的省思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