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您好:(94.08)
之ㄧ
不要讓什麼輸在起跑點?
與孩子分享一則有關於「咀嚼」的醫學報導。有位日本醫師做了一項實驗,他飼養兩隻條件相同的老鼠,接下來他拔掉了其中一隻老鼠的牙齒,一段時間之後,兩隻老鼠在自然生態下相繼死亡。他解剖了牠們的腦部,發現沒有牙齒的老鼠比另一隻有牙齒老鼠的腦容量小很多。實驗結果發現了什麼呢?-------「咀嚼」的確很重要,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著重飲食習慣與口腔衛生。
常常有日本媽媽親子團體來親子館玩,我注意了他們給孩子的食物:有媽媽自己做的小飯糰或三明治,切成細長條狀的小黃瓜,小胡蘿蔔或小蕃茄等蔬果,很簡單但很健康。我想大人有大人的食物,孩子有孩子的食物,孩子的食物應該少一些調味料的,而且大人一定要遵循孩子的營養需求。在台灣有些人錯失了幼兒需要副食品的關鍵期,部份孩子依然以牛奶為主食因此減少了品嚐其他食物的機會,這是因為大人的方便性嗎?我實在不清楚,然而事情有些嚴重,因為在學校看到孩子吃飯的狀況,有的不願咀嚼食物,有的不知如何吞嚥固體食物,為什麼呢?我想這是需要追蹤原始因素的。
在七月底參加了「台北市學齡前兒童預防齬齒防治計畫研討會」,一些教授提到口腔保健在先進國家為極重要的第一步,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齬齒的平均指數,70%的國家達到<3.00,日本<1,新加坡<1,瑞典<1,而臺灣和泰國、菲律賓不相上下,約為3.31。從這些統計數字您看到了什麼?
這學期有一項目標期待與您一起合作,共同協助孩子:
1.讓孩子的飲食時間在30分鐘內完成。
2.讓孩子自己完成80%的餐點。
3.讓孩子在椅子上坐著吃而不是邊走邊餵邊吃,抑或吃一口離開再回來吃。
從孩子的飲食習慣及父母的教養態度可以看到孩子的學習態度,而從孩子的學習態度可以看到他的未來;究竟不要讓什麼輸在起跑點?我相信決定權在於您,而您要為自己的選擇與決定負責;孩子依然純真可愛,但是與多年前的孩子比較起來,生活習慣、自理能力與體能都低落了一些,實在有點憂心。如果連基本能力都不夠,要如何談學習呢?
之二
主題方向
這學期有幾個主題大項:星球、秋天、臺灣與感恩回顧。
以星球為例,
1.認知方面:介紹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及最近發現的賽德星。
2.音樂方面:利用音樂節奏來唱出行星的名稱。
3.文化方面:有太空之旅的介紹,並讓孩子認識有哪些國旗有星星、月亮、太陽。
4.戲劇方面: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十個太陽、玉兔搗藥、吳剛伐木。
5.語文方面:行星三部卡配對、「月」字書法以及甲骨文至今文字的演變。
6.體能方面:兔子舞、球的運動。
7.數學方面:大月、小月的認識(九月有三十天)、切月餅(分數的認識)。
8.感官方面:認識光影。
9.日常生活方面:星星、月亮、太陽的刺縫工。
10.
戶外活動:拜訪天文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以上的工作都穿梭於平日的蒙氏工作計畫中,所以孩子是忙碌的,但因為孩子的年齡與能力不同,所以不一定會接觸到全部的工作。您可以在這些主題中與孩子有交集互動,但請不要問孩子今天在學校學了什麼然後晚上做複習,請您多一些創新,以增加親子關係為目的,讓孩子能主動提到他有興趣的部份,然後藉由您的引導一起從書本、刊物或科博館尋得更多的資訊。
現在的小學生要交一些研究報告,但是卻成了父母的功課,而且演變為大人的競爭,那麼意義何在?孩子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表現自己而不是讓父母準備完全然後出去表現,因為那不是他自己,大人要引導孩子顯現出他的特質,而非要孩子依照大人的方法走,
孩子與您的想法不同,他的心聲您聽進去了嗎?
您是否曾經說得太多了?
您是否太注意孩子的行為細節以致於影響了他自我成長的機會?
一切的問題請在孩子身上找答案。
之三
志工守則
上學期有位家長在校外對學校及老師做了一些負面的批評,我們是可以接受批評與指正,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期間,家長在聯絡本所描述的都很正面,究竟原因為何,那位家長從未當面與老師談過。
當您第一次拜訪學校時,您還記得嗎?是否記得您我的對話?
是否記得您對孩子的期待?時間是否改變了您原本的初衷?
我參考了社會局提供的志工守則,列了一些條約,希望家長配合。對於學校的政策,如果您有疑慮,請務必告知,感謝您的合作與支持。
以上與您分享
芳瑛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