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從不同的角度和文化觀點來認識「臉」這個主體,我們設計了三項活動,分別從生物機能、形體特徵及文化功能三方面,逐次探討「臉」究竟是什麼? |
|
臉的探索 |
|
是讓孩子從遊戲與觀察來了解「臉」的功能以及形狀特徵,試著去發現每個人的「臉」有何不同?思考各個器官在臉的特徵上所扮演的角色,訓練孩子仔細觀察,並透過面具創作來表達自己的觀察。 |
獅子的面具 |
|
配合肢體空間的小型展覽所進行的導覽活動。我們選擇台灣廟會活動中常見的獅陣,來認識動物面具在台灣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意義,同時藉由比較,發現其他的人類文明如何透過各具特色的圖像來表現獅子。 |
臉的歷史 |
|
從「肖像畫」來了解藝術家如何重現人的外表與心理特徵,以及各個時代與不同文化對於畫得「像」或「不像」的看法。 |
|
|
本季的創玩時間─我的身體都是臉也將配合主題,以「臉」與「面具」的概念,透過不同形式與媒材來創作各種各樣「變臉」的可能性。 |
|
除了與主題相關的活動,多項固定課程也將延續下去,略微不同的是,我們增加了小小孩的聽英語故事時間,讓兩歲半以下的孩子也來聽故事。而原本僅有五次的畫畫課─週末塗塗畫畫,也延展到八次,希望讓孩子與老師之間有更充足的時間互動與激發創作的可能。 |
|